元宵节看灯(正月十五看灯的习俗)说到即将到来的元宵节,很多人的口水估计都要下来了:元宵节,当然是吃元宵啦!等等,不要急着吃。元宵节有许多习俗。在你端起碗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祖先留下的这些传统吧!
其实,早在美食“元宵”问世之前,元宵节就已经是一个悠久的传统,最早的节日习俗就是燃灯观灯。据记载,早在汉代,正月十五烧灯笼是一种普遍的习俗,其起源可能与佛教信仰的兴起有关。慢慢的,烧宗教灯演变成了民间庆祝的一种形式,出现了全民庆祝的“元宵节”。据《红豆博客大唐新语》记载,唐朝的元宵节已经很热闹了。不仅元宵节宵禁开放,官民共庆,前后也有一天。到了宋代,元宵节延长了两天,变成了五天。明朝的元宵节更是盛大,从初八到十八成为一个纪念日。
元宵节灯笼不是普通的灯笼。它们经常被制成各种形状。有大有小,小的极为巧妙,大的壮观耀眼。南宋《慎书·记岁时元熙》记载:“元熙二鼓,优于小辇。所幸,据说玄德之门望鳌山。扶着战车的倒着走,供观赏。山灯千盏。”意思是说,元宵节的晚上,皇帝亲自坐车出来看灯,灯堆成大鳌的形状,像小山一样,所以叫“鳌山”。鳌山有上百种灯,难怪皇帝也感兴趣。
看灯的时候,人们想解开灯笼上的谜语。细心的《武林旧事》记载了当时灯谜的盛况:“用丝灯笼写诗,有钱人笑的时候,画人物,藏字,用老北京话逗行人。元宵节,帝都不眠。春晚的观灯会充满了戏剧性。诗和谜语写在灯里,映在蜡烛里,列在大道上,让人去猜;所以叫灯谜。”原来,当时的灯谜是写在丝制的灯笼上,挂在街上人来人往的地方。当灯笼内部点燃蜡烛时,灯谜背景明亮,特别醒目。洪都博客
除了看灯笼,元宵节晚上还有许多其他娱乐活动,包括舞狮、踩高跷、划旱船等。然而在北京,女性仍然有“经历各种疾病”的习俗。据明代刘冬、俞懿正的《帝都春景》记载,当时元宵节,妇女穿白绸衫,夜间成群行走。当他们看到这座桥时,他们认为它可以消除腰腿疾病,保持健康。
至于吃元宵,大概是宋代才兴起的习俗。起初,这种做成圆形,然后煮熟,漂浮在水面上的食物被形象地称为“漂浮饺子”,因为“圆”与元宵节的“元”谐音。到了明代,它逐渐有了“元宵节”的别称。今天,大多数北方人在元宵节吃元宵,而大多数南方人吃汤圆。两种食物虽然不同,但都有团圆的寓意,寄托了人们对家庭团圆、平安幸福的美好祝愿。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engola@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文章链接:https://www.4baike.com/n/15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