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学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网络的应用似乎覆盖了我们的方方面面,有时候还成为了一种潮流,仿佛不跟风说上几句就意味着自己落伍了。
网络用户也逐渐趋于低龄化,越来越多的小学生拥有并使用手机,而网络上的新鲜事物层出不穷,也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小学生的思维模式。比如《孤勇者》,成为了这届孩子们的接头“暗号”。


最近一位小学生的作文照片火了,原本是网络上用来给彼此打气的“奥利给”写进作文,满篇奥里给,老师看到之后也是非常的崩溃,满分五十分的作文,老师直接给了零分。


不少语文老师感慨,现在的孩子的确脑子比我们以前灵光了,但是总是词不达意,过早过度地摄入网络,对孩子的影响实在太大了。

我们都知道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但对于是非还没有辨别能力的小学生来说,使用网络用语,总体来看弊大于利。
诚然,一些网络流行语丰富了小学生的谈话和写作内容,学生在掌握这些网络词语的同时也发散了思维,但是网络也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

试想一下,在表达对某人的敬佩之情的时候,古人会写出“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而用惯了网络游戏的学生可能会写:“孟夫子666”。差距一看便知。

面对网络流行语,聪明的语文教师教会学生要“扬长避短”
网络流行语对学生们语言系统的冲击,想要把学生们关在玻璃房里,不受任何干扰是不现实的。我们更应该正确引导,教会学生学好母语。

不如尝试正确引导,带领学生们一起分析一下网络词语使用其中的优缺点。教师一定程度的鼓励和指导,能够让学生对学习内容更有兴趣,也能帮助学生明辨是非。

除此之外,语文教师还可以通过举办辩论赛等活动,让学生对网络流行语的利弊展开讨论,使得学生这样的一场头脑风暴中提高对网络流行语的认识能力。加强道德教育和开展网络教育,让学生懂得语言规范的价值和意义。

如何让我们下一代思想不受网络的侵蚀,说好中国话,传承优秀文化,需要教师们的引导。最后希望祖国的花朵们,都能健康茁壮地成长。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engola@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文章链接:https://www.4baike.com/n/846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