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思百科首页
  2. 思投稿

辛弃疾最出名十首诗词(每一首气势豪放,尽显英雄气概)

他,文能挥笔填词,武能上马杀敌;

他,被称为“词中之龙”,

他,一生赤子,追求收复山河;

他,是与苏轼齐名的豪放派词人;

他是辛弃疾。

辛弃疾一生怀着赤子之心,想要收复失地,恢复旧山河,却一生未能如愿,死前依然含恨,令人可悲可叹。

斯人已逝,惟有他的词作,依然流传,诉说着他的梦想与悲伤。

诗词君分享辛弃疾最经典的十首诗词,一起体会辛弃疾的激昂与梦想。

辛弃疾最出名十首诗词(每一首气势豪放,尽显英雄气概) 第2张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明代文学家杨慎说:辛词当以“京口北固亭怀古”《永遇乐》为第一。

写下这首词时,辛弃疾66岁了,北伐抗金又有了新动作,迟暮的辛弃疾当然支持,可是,又充满了担忧。

一首词中,三个历史人物,七个典故,将辛弃疾的壮志与担忧尽数道出。

辛弃疾盼望着北伐能够成功,可对于北伐的冒进充满了担忧。

全词豪壮悲凉,义重情深,放射着爱国主义的思想光辉。词中用典贴切自然,紧扣题旨,增强了作品的说服力和意境美。

一生都在为国着想,一生都怀着一颗赤子之心,这就是辛弃疾。

辛弃疾最出名十首诗词(每一首气势豪放,尽显英雄气概) 第4张

《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写豪放词,辛弃疾是一把好手,写起爱情词来,辛弃疾也是信手拈来。

这是一个元宵之夜,火树银花,宝马香车,通宵达旦的游乐,好不欢乐。

就在这时,词人遇见了一女子,那是他在梦里寻找了千百次的人,一朝相见,惊喜不言而喻。

“遗世独立”的美人,是真美女,还是心中的理想,我们不得而知。

从此,在中国文学史上,多了一个美丽的相遇,在中国人的心里印下一个美好的记忆。

辛弃疾最出名十首诗词(每一首气势豪放,尽显英雄气概) 第6张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辛弃疾做梦都在打仗,醉酒时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中醒来军营中已响起了嘹亮的号角声。

在梦里拼杀,在醉中舞剑,上场杀敌的心深入到他的灵魂里。

词中十分生动地描绘出一位披肝沥胆,忠一不二,勇往直前的将军的形象,从而表现了词人的远大抱负。最后一句以沉痛的慨叹,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悲愤。

再豪迈的将军,再豪情的壮志,在现实面前,却也只剩下悲伤和遗憾。

现实中的无法实现的,只能去梦里找寻吧!

辛弃疾最出名十首诗词(每一首气势豪放,尽显英雄气概) 第8张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年),辛弃疾受奸臣排挤,被免罢官,回到上饶带湖家居,并在此生活了近十五年,过着投闲置散的退隐生活。

上饶风景优美,辛弃疾写了许多优美的田园诗词,这首就是其中的杰作。

这是一个平和的夏夜,一路行来,有清风、明月、疏星、微雨,也有鹊声、蝉声,还闻到了稻花香。走得久了,忽然看到那家熟识的小店,可以进去歇歇脚,愉悦之情,油然而生。

全词从视觉、听觉和嗅觉三方面抒写夏夜的山村风光,情景交融,优美如画,恬静自然,生动逼真,是宋词中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佳作。

在上饶,那宁静的乡村,治愈了辛弃疾的悲伤。

辛弃疾最出名十首诗词(每一首气势豪放,尽显英雄气概) 第10张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宋孝宗淳熙年间,辛弃疾在带湖居住期间,常到博山游览。博山风景优美,他却无心赏玩。眼看国事日非,自己无能为力,一腔愁绪无法排遣,遂在博山道中一壁上题了这首词。

上片描绘出少年涉世未深却故作深沉的情态,下片写出满腹愁苦却无处倾诉的抑郁,通过“少年”时与“而今”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受压抑、遭排挤、报国无门的痛苦之情。

全词突出地渲染了一个“愁”字,以此作为贯串全篇的线索,构思精巧,感情真率而又委婉,言浅意深,令人回味无穷。

中年人的心绪,即便过去了千年,依然能引起共鸣。

辛弃疾最出名十首诗词(每一首气势豪放,尽显英雄气概) 第12张

《清平乐·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在文学史上,写家庭诗的太少了,而辛弃疾就留下一首千古名作。

此词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环境和生活画面,通过简单的情节安排,词人把一片生机勃勃和平宁静、朴素安适的农村生活,真实地反映出来了,给人一种诗情画意,清新悦目的感觉。

谁人不羡慕辛弃疾笔下的这一家五口的生活呢?

在岁月的长河中,唯有家人,能治愈所有悲伤。

辛弃疾最出名十首诗词(每一首气势豪放,尽显英雄气概) 第14张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辛弃疾晚年时,有很强的孙权情结。在他的词中,孙权出现得越来越多。

作为东吴之主,孙权青年之龄守住江东,成为一方之主,这一点令辛弃疾佩服,而这也是他对同宋朝廷的希望。

全词怀念称赞孙权,意在表达对南宋朝廷苟安的不满。

这首词通篇三问三答,互相呼应,感怆雄壮,意境高远。

怀念过去,多是对现实的不满,辛弃疾是如此,你呢?

辛弃疾最出名十首诗词(每一首气势豪放,尽显英雄气概) 第16张

《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

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

怨春不语。

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

闲愁最苦!

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这是一首非常矛盾的诗,有人评价八个字:肝肠似火,色貌如花。

这是一首忧时感世之作。词中表层写的是美女伤春、蛾眉遭妒,实际上是作者借此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愤慨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之情。

将对国家的担忧,政zhi的失意,通过爱情典故透出,真是披着婉约皮,说着豪杰梦。

真是不得不佩服辛弃疾的水平。

不管披着怎样的皮,内心的真实想法,永远是藏不住的。

辛弃疾最出名十首诗词(每一首气势豪放,尽显英雄气概) 第18张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

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辛弃疾二十三岁南归,想在建一番功业,可是,南归八九年了,一直担任闲散的小官。

这一天,他登上建康的赏心亭,极目远望祖国的山川风物,百感交集,更加痛惜自己满怀壮志而老大无成,于是写下一首《水龙吟》词。

此词上片开头以无际楚天与滚滚长江作背景,境界阔大,触发了家国之恨和乡关之思。“下片用三个典故对于四位历史人物进行褒贬,从而表白自己以天下为己任的抱负。叹惜流年如水,壮志成灰,最后流下英雄热泪。

时光逝去了,岁月老了,人也老了,理想还未实现,还有谁为我擦去英雄的热泪呢?

没有人理解自己时,最让人感到孤独!

辛弃疾最出名十首诗词(每一首气势豪放,尽显英雄气概) 第20张

《鹧鸪天·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

燕兵夜娖银胡䩮,汉箭朝飞金仆姑。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

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这是一首回忆少年的诗,写下这首诗时,辛弃疾已经六十岁了。

这一天,家里来了客人,大谈特谈建功立业的事,辛弃疾不由回想起了自己年青时的事。

那时候,青春年少的辛弃疾统率着千军万马,将敌人打得落花流水。而今,岁月流逝,青丝变成白发,而曾经的理想却已然无法实现了。

“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凄凉无比,将那曾经的梦想埋起来吧,还是考虑下当下的生活吧!

每一个被梦想抛弃的人,都能理解辛弃疾的悲伤。

辛弃疾最出名十首诗词(每一首气势豪放,尽显英雄气概) 第22张

他文武双全,本是一个上阵杀敌的大将,却因为时运不济,而终身落寞,将滚滚热血写入词中。

战场上少了一个大将,词史中多了一位英豪。

可如果时间能够重来,辛弃疾的梦想还是驰骋沙场,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engola@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文章链接:https://www.4baike.com/n/85157.html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